中国地震特点(中国地震特点一个三分之一) -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

本文目录一览:

  • 1、中国地震的特点有哪些?
  • 2、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
  • 3、中国地震的特点是什么?
  • 4、我国地震的特点是什么
  • 5、中国地震的特点有

中国地震的特点有哪些?

1、发生频度高,强度大,范围广。据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地震年表,我国有历史记载的地震为 8137 次,其中 1004 次为破坏性地震,8 级以上地震 22 次,约占全球历史记载地震的 35%。

2、西部强于东部,在东部地区北强南弱。总体上,我国大陆上发生的地震具有明显西强东弱、西多东少的分布规律。

3、灾害损失表现为东重西轻。我国东部地区人口、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,经济发达,西部人烟稀少,这就决定了地震灾害损失必然是东部严重,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、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损失最为严重。

扩展资料:

地震的成因:

地球表层的岩石圈。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。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;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;固岩层(特别是石灰岩)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。

地震是一种极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,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,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,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,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,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。

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,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,所以,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,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、演变和运动,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。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,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、描述和分析,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、构想和学说。

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

( 一) 发生频度高,强度大,范围广

据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地震年表,我国有历史记载的地震为 8137 次,其中 1004 次为破坏性地震,8 级以上地震 22 次,约占全球历史记载地震的 35%。20 世纪中国发生 6级以上地震650 次,其中7 ~7. 9 级地震100 余次,平均每年1 次,8 级以上地震9 次。震级更大的地震是 *** 察隅的 8. 6 级地震 ( 1950 年 8 月 15 日) 。

据统计,全国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面积达 3. 12 ×106km2,全国 70% 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位于该范围,特别是一些重要城市如: 北京、天津、西安、太原、呼和浩特、昆明、乌鲁木齐、银川、 *** 、汕头等,位于烈度为Ⅷ度的区内。

( 二) 西部强于东部,在东部地区北强南弱

总体上,我国大陆上发生的地震具有明显西强东弱、西多东少的分布规律。主要表现为:

( 1) 20 世纪 100 年间发生的 9 次大于 8 级的大地震,除 2 次发生于台湾临近海域,其余 7 次均发生于新疆、 *** 、宁夏、甘肃等西部省区。

( 2) 1949 ~2000 年发生的大于 7 级的地震 52 次,20 次发生于台湾东部海域,25 次发生于新疆、 *** 、内蒙古、甘肃、青海、云南、四川等省区。

( 3) 我国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也主要分布在西部,东部地区除台湾外,Ⅶ度以上地区的面积相对少得多。

( 4) 根据断层位移量和原地应力测量结果,我国大陆西部的构造活动强度比东部地区高 5 ~6 倍,地震释放的总能量约为东部地区的 70 倍。

( 5) 20 世纪 100 年间,中国大陆发生的 300 多次 6 级以上的地震,西部地区为 250多次,占 83%。

图1-5 害国地震灾中死亡人口(1949~2000)

我国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明显强于华南,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。其中基底岩石性质不同是一个重要因素。华北地区基底以结晶花岗岩为主,脆性相对较强; 而华南地区基底时代较新,岩石以具有韧性的浅变质岩为主。

( 三) 灾害损失表现为东重西轻

我国东部地区人口、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,经济发达,西部人烟稀少,这就决定了地震灾害损失必然是东部严重,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、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损失最为严重 ( 图 1-5) 。

从图 1-5 可以看出,人口密度≥400 人/km2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 200 ~400 人 / km2的地区的 10 倍; 是人口密度 100 ~200 人/km2地区的 100 倍。总体而言,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。所以,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。

自 1949 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发展变化,表现出死亡人口总体下降,而经济损失呈迅速上升的趋势。

我国地震震源浅、烈度较高,除浙江、贵州两省外,其他省区均遭受过 6 级以上地震的袭击。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表明,地震烈度Ⅷ度及以上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1/2;位于这个烈度区域内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 46%,其中 100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占70% ; 从受地震威胁的人口来看,在广阔的高烈度区生活的人口已接近 9 亿。可见地震灾害隐患的严重程度。

( 四) 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

由于东西部构造运动的差异,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。研究表明,东部地区地震周期大约为 300 年,西部为 100 ~200 年,台湾为几十年。我国大陆地区在 20 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 4 次大地震活跃幕。每个活跃幕一般持续 10 ~20 年,有活动 *** 与低潮交替的现象。目前已进入了新的活动幕。

以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为例。15 ~ 18 世纪,华北地区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汾渭、山西- 延庆 - 怀柔、燕山山前及秦岭,而华北平原没有发生过 6 级以上地震。19 世纪初,强烈活动地区发生转移,6 级以上地震全部在华北平原及燕山山前地带。据原地应力重复测量发现,20 世纪 60 ~70 年代,NNE 向构造带应力下降,而 EW 向构造带应力增大,导致6 级以上的地震出现,如渤海 7. 4 级 ( 1970 年) ,海城 7. 3 级 ( 1975 年) 和唐山 7. 8 级( 1976 年) 等大地震群发现象。在 20 世纪末,据唐山、邢台、滦县、北京顺义等地的原地应力测量结果,这一地区地壳活动强度有减弱趋势。

中国地震的特点是什么?

中国地震的特点是发生频度高,强度大,范围广。

据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地震年表,我国有历史记载的地震为 8137 次,其中 1004 次为破坏性地震,8级以上地震22次,约占全球历史记载地震的35%。西部强于东部,在东部地区北强南弱。总体上,我国大陆上发生的地震具有明显西强东弱,西多东少的分布规律。

产生地震的原因。

地球表层的岩石圈。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。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;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;固岩层(特别是石灰岩)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。

地震是一种极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,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,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,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,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,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。

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,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,所以,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,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、演变和运动,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。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,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、描述和分析,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、构想和学说。

我国地震的特点是什么

基于构造地震的活动特点,加之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、社会条件及历史因素,我国的地震灾害具有如下特征。1.震灾频次高我国地处世界二大地震带的交汇部位,有明显较高的地震活动性。我国仅大陆地区(不含台湾省),本世纪以来至1993年,7级地震平均0.7次/年,6级地震平均4.4次/年,5级地震为20次/年。由于地震频度高,加之不少地区房屋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,地震的成灾率亦较高。据不完全统计,本世纪以来至1993年,我国大陆(不含台湾省)M≥5级地震,成灾的有720多次,平均每年7—8次,其中5级地震的成灾率为1/3。如1995年6月30日孟连5.5级地震,损坏民房9000间,伤5人;9月20日苍山5.2级地震,伤141人;10月24日武定6.5级地震,死46人,伤7000人。再如1996年丽江7.0级地震属严重地震灾害,伽师6.9级地震、包头西6.4级地震属较重地震灾害,天祝—古浪5.4级地震、宜宾5.4级地震属中等地震灾害。2.灾情重我国大陆地震一般震源较浅,大都在地壳内10~25公里左右,破坏性强,更由于历史原因,中国居民用房的抗震能力普遍低下,所以,近震4.5级以上、远震6级以上就会造成倒房,致人伤亡。如l974年4月22日江苏溧阳5.5级地震,倒房1万余间,死亡8人,214人受伤;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.8级地震,死亡12人,伤60余人。更有甚者,1995年1月4日的广西大化地震,震级仅3.8,但因震源深度小,只2.5公里,因而造成倒房1100多间的损失。如果强震发生在居民较稠密的地区,城市附近,倘或是类似于唐山地震那样的城市直下型地震,必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。全世界造成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8次,中国占4次。1900—1980年80年间,全球震灾死亡人数120万,中国死亡61万,占全球死亡人数50%。3·严重的次生灾害在一定的条件下,地震的直接灾害常引发火灾、水灾、滑坡、泥石流、海啸、瘟疫及恐震、盲目避震等物理性、心理性次生灾害,造成数倍于直接灾害的严重损失,此为灾害的续发性。如l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南7.5级地震,大渡河沿岸山崩引起河流壅塞,断流十日后突然溃决,水头高十丈的洪水汹涌而下,漂没民众十万余,为地震—滑坡—水灾灾害链;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,震后“疫大作,民工疫饿而死者十之四”,共死亡83万人,为地震—瘟疫;1239年宁夏平罗8级大震,因隆冬时节取暖的炉火被震倒及人员死伤甚多无人救火,致使许多同时起火的着火点之火势迅速扩大蔓延,火灾焚毁衣物粮食和地震未倒的房屋,多处大火燃烧了五昼夜方尽,灾民无衣无食无住,造成一大批余生者冻饿而死。地震的次生火灾肆虐,大大加重了地震灾情;江苏溧阳在1974年曾有一次5.5级地震,倒房1万余间,死亡8人,在群众中造成一定的恐震心理。当五年后1979年7月9日再次发生6次地震时,恐震心理导致部分群众震时慌乱、盲目外逃,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伤亡,6540名重伤员中有80%的伤者、41名死亡者中有90%的死者均为盲目外逃时被倒塌的前檐和墙体砸死或砸伤在门口。4.成灾面积广一次较大地震,直接灾害时发生在震中周围几十或一、二百公里范围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7.8,震源深度11公里,极震区烈度Ⅺ度,造成严重破坏(大多数房屋遭破坏,甚至倒塌,造成人员伤亡)的Ⅸ度区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。唐山地震使百公里之外的天津达Ⅷ度破坏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,使二百公里外的北京为烈度Ⅵ度,老旧建筑物遭不问程度破坏;1966年邢台地震震级6.8、7.2,震源深度9公里,极震区烈度X度,Ⅸ度区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;1970年通海地震,震级 7.7,震源深度12公里,极震区烈度X度,Ⅸ度区面积约700平方公里。在一般居民区,烈度达Ⅶ度即可造成较明显的灾害,在房屋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的地区,烈度Ⅵ度就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。按1990年新的地震烈度区划图,烈度≥Ⅵ度的区域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79%,烈度≥Ⅶ度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41%。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现实。 5.突发性地震的孕育是缓慢的,但地震发生却是突然的,在几秒——一、二十秒的时间内足以使一座城市被彻底摧毁,成为一堆瓦砾。经验表明,地震的突发性是造成人员伤亡最重要的原因。6.周期性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决定厂地震灾害也呈现一定的周期。1966-1976年十年间连续发生了邢台、海城、唐山、龙陵等7级以上地震共14次,造成27万人死亡和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。这大致相当于我国大陆的第四个地震活跃期。现在,我国大陆正处于本世纪来的第五个地震活跃期,也即找国大陆进入了地震灾害的一个频发时段,这个活跃期可能持续到下世纪初。7.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强,东部地区相对较弱,但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西部,且东部地区多冲积平原,所以震灾东部重而西部轻。1906年新疆玛纳斯8级地震,死亡300人,伤1000人。发生在东部地区的1966年邢台6.8、7.2级地震,死亡8000人,伤3800人。更有江苏溧阳1974年4月22日发生的5.5级地震,倒房1万间,8人死亡。8.强烈的社会性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,震撼了大地,也震动了人们的心,给人类社会带来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,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。如唐山地震后,地震谣言、谣传此起彼伏,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内群众产生普遍的恐震心理,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,很多人不敢进屋居住,最多时约有四亿人住进防震棚,打乱了正常生产、工作和生活的秩序,给国家经济生活造成重大影响。山于农村文化教育水平偏低,在一些交通闭塞地区,防震减灾意识几乎为零,因而个别地区封建迷信活动伺机兴风作浪,1976年8月27日四川省安县红光村的反动会道门制造地震谣言,蛊惑群众,造成61人集体投水,41人溺水死亡。9.灾害程度与社会和个人的防灾意识有关众多震害事件表明,在地震知识较为普及、有较强防灾意识的情况下,可大幅度减少地震发生后造成的灾害损失;相反,则会明显加重灾情,并造成很多本不该发生的或完全可以避免的人身伤亡。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.3级地震,粤闽沿海震感强烈,伤800多人,死亡4人。此次地震,粤闽沿海地震烈度为Ⅵ度,本不该出现伤亡,伤亡者中的90%因缺乏地震知识,震时惊慌失措、争光恐后、拥抢奔逃致伤致死。如广东潮州饶平县有二个小学,因学生在奔逃中拥挤踩压,伤202人,死1人;同次地震,在福建漳州,中小学校都设有防震减灾课,因而临震不慌,同学们在老师指挥下迅速避震于课桌下,无1人伤亡。

中国地震的特点有

(1)分布范围广。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,国内地质条件复杂,地震活动范围很广,全国二十多个省(市、自治区)均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,基本烈度大于7度的面积达312万平方千米,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。(2)活动频度高。我国有记录的破坏性地震共1000多次,本世纪大于6级的破坏性地震就达500多次。其中7级以上的地震是92次,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左右。(3)强度大。全球地震释放能量以大震为主,我国累计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三,其中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,伤无数,居世界之一;1976年河北唐山7.8级大地震死亡24万人,伤16万人,居世界第二;1920年宁夏海原8.5级大地震,死亡23万多人,居世界第三。(4)震源浅。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。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;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;震源深度介于70 —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。我国发生的地震震源多在10---25千米之间,因而烈度高,破坏重,伤亡大。

中国地震特点
蜘蛛池搭建飞机@seochaoren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